保護濕地、親近自然,君山區打出“組合拳”
濕地是“地球之腎”和“物種基因庫”,在維護生物多樣性、固碳減排、涵養水源、調節氣候、緩解和預防自然災害等方面作用顯著。今年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,也是《濕地保護法》實施后的第一個世界濕地日。君山區林業局牽頭開展了以“濕地修復”為主題的濕地保護宣傳活動。
開展“凈堤行動”
介紹“濕地保護”
發放宣傳單頁
撿拾濕地垃圾
組織志愿者參觀麋鷺苑
召開“濕地修復與保護”主題座談會
近年來,君山區濕地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效。截至2022年底,區內濕地面積21793.5 公頃,占君山區國土總面積的33.47%,濕地保護率穩定在90%以上;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為11881.85公頃,占君山區國土總面積的18.9%;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,包括濕地維管束植物412種,脊椎動物共計316種,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、國家二級保護植物5種、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3種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,必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。下一步,君山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,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和促進綠色發展,不斷強化濕地生態資源保護管理,在濕地保護與利用上多措并舉打出組合拳,推進濕地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新成績。
來源:區林業局、湯可可 作者:區林業局、湯可可 編輯:龍怡蘭